信息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信息书库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164章 专家

第1164章 专家

第1164章 专家 (第1/2页)

以农耕时代,为什么一开始是北方中原远比南方发达?
  
  在同样受到战乱的情况下,为什么北方中原的恢复能力要远比南方更快速?
  
  因为在江南没有得到彻底的开发前,在双季稻没有被推广以前。
  
  北方和江南的粮食产量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人活着,就得吃饭,不吃饭就得饿死。
  
  就算是后世的工业信息时代,粮食也是某些大国影响乃至控制世界的主要工具之一。
  
  更别说在农耕时代,粮食的产量,直接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口上限。
  
  而粮食产量与人口多寡,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力上限。
  
  至于能不能把潜力发挥出来,那就是执政者的事。
  
  一场春旱,让吴国哀嚎遍地,才到盛夏,不少百姓就已经注定今年颗粒无收,不敢想像到了冬日会有什么样的惨状。
  
  对魏国来说,这一场春旱是雪上加霜,只能多补种一些菽,祈求着能多收一些秋粮。
  
  而汉国,小胖子还有心情在减赋税——大不了今年多吃一些东吴的海产品。
  
  毕竟吴国的钱不值钱,只能拿特产换物资了。
  
  同时蜀地不少人家,悄悄地在心里盘算着卖给吴国的粮食还有多少提价空间。
  
  这就是各国生产力的最具体体现。
  
  这一场蔓延各地的旱情,也让魏吴两国彻底露出了胖次——季汉穿了一条安全裤。
  
  “穿上裤头再出去!谁敢就这样光着出去就弹小雀雀!”
  
  大河边上的五原县学堂,修了两个大水池,引水入内,成了学堂学生消暑的好去处。
  
  从凉州调过来的李八郎,已经是五原县县丞。
  
  若是能安心在边地呆几年,后面升个县令,那就容易多了。
  
  成为县令之后,就算是正式在大汉官场立稳脚跟。
  
  只是五原县的人口,绝大部分是兴汉会的炼铁工坊职工和家属。
  
  所以五原县的李县丞,这三年来,要说轻松,那自然是轻松,因为没有多少事可做。
  
  饭团探书
  
  但要说苦逼,那也是苦逼。
  
  因为堂堂一县县丞,居然还要兼职管教学堂的学生。
  
  炼铁工坊的职工,有汉有胡,孩子自然也是汉胡相杂。
  
  胡人的孩子,没有经常洗澡的习惯。
  
  冬天还好,盛夏这么热的天,不洗澡的话,当真是能臭死个人。
  
  卫生习惯不好,万一有了疫病那就更是要命。
  
  所以学堂都会像赶鸭子似地赶着他们去池子里洗个澡——同时顺便消消暑。
  
  十岁前后的孩子,正是跳脱得像个猴儿的年纪,玩嗨了,一个不留神,就光着身子窜出去了。
  
  所以李县丞要牢牢地盯着他们。
  
  看到哪个不听话,直接就是揪着小雀雀弹。
  
  这些胡人的孩子,说是学生,实则他们的父母早就替他们跟兴汉会签了半卖身契约。
  
  以后至少要给兴汉会干够十年,才能离开。
  
  对兴汉会来说,是预定下了未来十年的劳动力。
  
  而对于胡人来说,则是有人保证自己孩子未来十年的温饱问题。
  
  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
  
  至于当事人长大以后会怎么想,却是没有人在意。
  
  想要摆脱这个命运,除非他们能考上皇家学院。
  
  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学院一年才收多少学生?
  
  像大河炼铁工坊学堂这种汉胡混读的学堂,未来两年里能有一两个学生进入学院,那就算是安慰了。
  
  所以李县丞不怕报复,抓住了不听话的学生,就可劲地弹。
  
  离学堂不远的地方,竖着高高的水车,正在不断地转动着。
  
  从大河引过来的水,被水车抽到水渠里,再顺着水渠,流入新开的田地,滋润着庄稼。
  
  大河两岸种了一些春小麦,已经快要可以收割了——桥山以南,种的是冬小麦,也就是秋天种,来年夏天收。
  
  而桥山以北的河套地区,种的则是春小麦,春天种,夏末收。
  
  春小麦的口感不如冬小麦,而且产量也要比冬小麦低一些。
  
  只是这种年头,人能吃得上饭就是老天恩赐了,谁还管好不好吃?
  
  所以口感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春小麦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耐旱。
  
  这一点,让它可以在农耕线以北种植,弥足珍贵。
  
  只是九原故地,基本都是重新开垦的耕地。
  
  为了保证收获,这两年种得更多的是比春小麦更能适应环境的黍和菽。
  
  麦和黍之间,还有一些芋头地。
  
  五麦一芋或者五黍一芋,可以保证遇到饥荒的时候不会饿死人。
  
  这个数据,在同地的其他地方,则是十麦一芋。
  
  五原故地这种地方,由于是新复之地,最重要的,是先保证粮食的供应。
  
  芋头产量大,磨成粉后和面粉掺到一起,就算是口粮了。
  
  别人家还在吃卡嗓门的麦饭呢,大汉的百姓都开始吃面粉了,谁敢嫌弃不好吃?
  
  而且芋头粉还可以做成凉皮和凉粉,正好合适在夏天吃。
  
  所以不用担心芋头储量会过剩。
  
  不过芋头需要的水肥很多。
  
  也就是兴汉会这种有组织能力,又有水车抽水,还有牧场生产肥料的团体。
  
  再加上农业专家的指导,才能有目的性地大量种芋头,以备饥荒。
  
  至于像吴国那样的,就算是有人知道芋头能防饥荒,但谁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就算是想干,也得有这个实力才行。
  
  还是那句话,一个国家的真正发展,是需要系统性地打牢基础。
  
  而不是学了几样新技术,就想着能跨越式发展起来。
  
  就拿种芋头来说,季汉因为粮食的富余,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圈养家畜。
  
  而圈养又可以更好地进行积肥,反过来进一步有助于粮食的增产。
  
  但凡家里有点规模的圈养家畜,种个一两亩地的芋头,那自然是能承担得起。
  
  但没有先进姿势的魏吴两国,连种庄稼的肥料都缺,更别说是种芋头。
  
  李县丞弹完了小雀雀,又给孩子们安排了吃食,然后这才能休息。
  
  而在不远处的大河边上,有人比他还要忙碌。
  
  李许氏走在地头上,不时地弯下腰,看看已经开始变得金黄色的麦穗。
  
  九原都督府护军许勋,同时也是李许氏的从兄,跟在她旁边,问道:
  
  “三娘,如何?这粮食何时可以收割?我也好向都督府那边通知一声,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李许氏绕了一圈,抬头看了看黄绿相间的田地,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