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信息书库 > 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 第四百八十五章:应天府保卫战

第四百八十五章:应天府保卫战

第四百八十五章:应天府保卫战 (第1/2页)

众所周知,大明王朝是两京制,应天府便是留都。
  
  但两京制度不是大明首创,它是集大成者。
  
  最开始搞这套的是商朝,商人在偃师建立陪都,用于监视夏朝,后来迁都郑州,形成东西两京的格局。
  
  之后便是东汉时期,分别是东汉首都·东京洛阳、西汉旧都·西京长安。
  
  隋朝时期,隋文帝定都长安并且营建大兴城,那会儿还没有明确建立两京制。
  
  但好大儿隋炀帝即位后,便营建迁都洛阳,自此有了洛阳东都、长安西都。
  
  北宋把位于大运河枢纽的开封府当作首都,并称其为东京,称洛阳为西京,合为两京。
  
  而大明能把首都定在顺天府,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却是被嘲讽为大明战神的明英宗朱祁镇。
  
  太宗皇帝在迁都顺天府之后的第三年病逝于北征的路上,之后上位的仁宗皇帝是准备重新把首都迁回应天府的,然后将顺天府改为‘行在’。
  
  因为当时的顺天府各种配套设施都没有,漕运不堪重负,民力维系更是艰难,因此条件很是艰苦。
  
  可惜仁宗仅在位十个月便驾崩了,迁回应天府的计划也就这么搁置下来。
  
  随后上位的宣宗即位后不赞成迁都,但维持了仁宗的一些做法,仍然将顺天府称为“行在”,而将应天府称为“京师”。
  
  宣宗没有继承老爹的遗志,恐怕与他在应天府的遭遇有一定关系。
  
  当时的太子基被仁宗派往应天府监国,也就是这段时间,应天频繁的地震给太子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通过史料统计,从宣德元年到宣德八年,应天府地震三十五次,顺天府地震五次。
  
  这特么跟坐在有什么区别?
  
  六边形战士也是人啊!
  
  等到英宗皇帝即位时,顺天府的各种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他便在制度上明确了两京关系,再次将顺天府设定为首都,应天府作为留都。
  
  从那时起,两京制成为了固定的制度,并延续至大明灭亡。
  
  由于皇帝不在应天府,所以这边也没有内阁,而是以应天府守备、协同守备、守备太监和参赞机务等四个官职,组成了一个领导集团,名叫“应天府守备厅会议”,负责管理应天府以及南直隶的各类事务。
  
  渐渐的,应天府也就成了大明朝有名的敬老院。
  
  就比如现在:
  
  兵部尚书陶琰,七十岁。
  
  吏部尚书林瀚,八十五岁。
  
  工部尚书陈清,八十一岁。
  
  刑部尚书孙需,六十来岁。
  
  户部尚书乔宇倒是年轻,五十五岁。
  
  属于是一个人拉低了大明敬老院平均年龄,真是大不敬啊!
  
  至于礼部尚书?
  
  提名者为八十三岁的章懋,只不过老爷子拒不上任,目前空缺。
  
  也幸得应天府还有乔宇这么一个‘青壮年’,关键时刻有精力抗事儿。
  
  所以在收到宁王朱宸濠叛乱的消息之后,乔宇就准备好了战守器具,加强了城内巡逻,并安排士兵驻防,接着又率领九卿台谏向上天发誓要死守应天府,以此来稳定城内民心。
  
  宁王在决定起兵之前,就先安排三百名死士入城,到预定好的时间便出动,在城里搞破坏,引发骚乱。
  
  而宁王的内应,正是守备太监刘琅。
  
  乔宇正是在察觉到刘琅的异常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控制了起来,直接质问道:“刘琅,你的谋划我全部知晓,速速交代,我可留你一条命!”
  
  刘琅脸色大变,扭过头去说道:“杂家不知道乔大人这话是何意”
  
  “冥顽不灵,自寻死路!”乔宇大手一挥,吼道:“给我搜!”
  
  “乔宇你怎敢如此?!”
  
  刘琅大惊失色,急忙想要上前阻止,但他只是一个从不习武的太监,又如何能挡得住这群气势汹汹、如狼似虎的侍卫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