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百年未有涓埃报,白发今朝又几...诶? (第2/2页)
‘另,陕西巡抚为原陕西右布政使赵鉴.’
信件不长,王守仁很快就看完了,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怪异之感。
前几日他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七言律诗《狮子山》:
残暑须还一雨清,高峰极目快新晴。
海门潮落江声急,吴苑秋深树脚明。
烽火正防胡骑入,羽书愁见朔云横。
百年未有涓埃报,白发今朝又几茎?
当时的他有心报国,却未能做出什么显著的贡献,心中颇为郁闷。
这还没郁几天呢.
就收到了这个消息,朝廷有意让他去甘肃一展抱负。
王守仁从山中回到了城里,不过五日,圣旨便来到了他府上。
除了圣旨以外,另有一封欧藏华亲笔私函,也悄然送到了王守仁手里,这是二人第一次书信往来。
信中,欧藏华字字珠玑,阐述了自己为什么举荐王守仁。
就是因为欧詹事知道他在贵州的表现,所以欧詹事认为,甘肃边陲所面临的复杂局势,唯有王守仁才智与胆略,方能施以妙手,一举而安,永除后患。
除此以外,欧藏华还承诺,王守仁需要任何协助,他都会全力帮扶,无论是军需物资,还是文武人才。
书信的最后,詹事府詹事总结道:
周、秦、汉、唐之衰,皆先捐其西北,而并不能固其东南。唯布威灵于戎狄错杂之间,俾数千里丘索方固若金汤,如此天心眷顾,国祚悠长。
愿与君并肩戮力,共为大明之辉煌竭诚尽节。
将书信看完,王守仁忍不住笑了出来,对着一旁的徐爱说道:“没想到欧詹事竟如此了解我的过往,我去甘肃,却也合适。”
徐爱结果书信,看完后却有些惭愧的说道:“我跟随先生多年,却不如欧詹事明白先生,是我平日疏忽了.”
“知我者横山也,”王守仁摇了摇头,认真的说道:“欧詹事唯以家国大局为念,其视角与吾辈或有径庭,所见所感,自然有所不同。”
徐爱看了看书信,有些迟疑的问道:“先生,您如何看待欧詹事所说的周、秦、汉、唐之衰,皆先捐其西北呢?”
王守仁抚摸着胡须,悠悠道:“此观点太史公也曾提到过,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故禹兴於西羌,汤起於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太史公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说,东方是万物初生之地,象征着起始与萌芽。而西方则是万物成熟之所,代表着完成与收获。
因此,那些开创事业的人常常选择从东方或南方开始,因为这两个方位与新生、活力相关联。
而收获成果、实现目标则往往发生在西方或北方,因为这两个方位寓意着成熟、稳定和收获。
历史上的例子也印证了这一点:
大禹从西羌之地兴起,开创了夏朝的基业。
商汤则从亳地起兵,最终推翻了夏朝。
周朝的王业,是以丰镐为根据地,向西征伐殷商而成就的。
秦朝的统一大业,则是从雍州这个西方之地兴起的。
汉朝的兴盛,则始于巴蜀汉中之地,虽然它位于西南,但同样可以看作是借由西部的力量与资源,逐渐壮大并最终一统天下的。
徐爱回忆了一下曾经所学,历史在这一刻似乎是某种固定的剧本,只是不停的在换演员。
王守仁却继续说道:“其实也不必想的如此深奥,从地势观之,陕甘一带山高势险,进可攻、退可守,谁占之,谁就对中原有了建瓴之便。”
“乱世出英雄,这便是天时。占据陕甘山高险势,便是地利。天时、地利、人和已占其二,大事何愁不成?”